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

4招自我檢測口臭法!原來喝這個就能讓口氣清新

你知道嗎?每個人口中平均有6億萬隻細菌,其中會造成口臭的「格蘭氏陰性厭氧菌」會分解口腔上皮、唾液、血液及食物殘渣並產生揮發性硫化物。當硫化物與全唾液接觸2小時候,就會產生明顯的臭味,這就是口臭的來源。
由於牙菌斑堆疊,細菌與空氣隔絕而轉為無氧呼吸,此時產生的酸性物質無法被唾液沖走,就會腐蝕牙齒琺瑯質中的礦物成分,造成蛀牙。而堆積在牙根的牙菌斑也會刺激牙齦,導致牙周組織發炎等疾病,且牙周病患者口中揮發性硫化物的濃度較高,更容易產生口臭。
台大牙周病科陳漪紋醫師表示,消除口臭最根本的方法,就是正確的清潔牙齒,將細菌孳生的溫床清除,細菌無法生存,異味自然就少了。
人是聞不到自己口臭的!4種口臭的自我檢測
由於口腔後方的軟顎和鼻腔相連,鼻子無法聞到口腔後的氣味,因此常有人被別人說有口臭,自己卻不自覺。即使如此,還是可以用一些簡單的方式,檢測自己是否有口臭:
.使用沒有氣味的金屬、塑膠湯匙刮舌苔後聞聞看。
.使用牙間刷或牙籤伸入牙縫使用之後聞聞看。
.吐一些口水到小杯子或湯匙上,等一陣子之後聞聞看。
.舔舔手腕,等口水乾之後聞聞看。
救急!讓你口氣清新的口臭解方
台大牙周病科陳漪紋醫師表示,消除口臭最根本的方法,就是正確的清潔牙齒,將細菌孳生的溫床清除,細菌無法生存,異味自然就少了。除了潔牙之外,還有幾個方法能夠幫助你保持口氣清新:
1 含冰塊
日本牙科醫師會醫師大矢浩登指出,冰塊能使口中溫度下降,並減低細菌活性,因此能減少臭味產生,也能同時補充水分。
2 促進唾液分泌
唾液具有殺菌的功效,能夠清除口中細菌及其異味,想像酸的食物、多動動舌頭或是嚼口香糖,都能增加唾液,有助於消除口臭。
3 用鼻子呼吸
常用嘴巴呼吸會導致口中乾燥,因此盡量用鼻子呼吸、保持口中濕潤,就能減少口臭。
4 選擇能夠清新口氣的飲料
綠茶中的茶多酚可以中和口臭;薄荷茶可以清新口氣、消除異味;不含糖的氣泡水,可以預防口乾、幫助牙齒清潔;海鹽水則可以抑制細菌孳生、根除異味來源。相反地,酒精類飲料、咖啡則容易使口臭更加嚴重。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4%E6%8B%9B%E8%87%AA%E6%88%91%E6%AA%A2%E6%B8%AC%E5%8F%A3%E8%87%AD%E6%B3%95-%E5%8E%9F%E4%BE%86%E5%96%9D%E9%80%99%E5%80%8B%E5%B0%B1%E8%83%BD%E8%AE%93%E5%8F%A3%E6%B0%A3%E6%B8%85%E6%96%B0-010132244.html

104學年第一學期行事簡曆


特教宣導月活動-罕見疾病基金會宣導



98歲碩士畢業 105歲…他要念博士

105歲老翁趙慕鶴這學期開始在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班先修,每周一選讀蔡英俊教授的「中國文學史」,校方也安排他上吳泉源教授在EMBA開的「科技與社會」,學生對這位年紀比自己大四倍的同學,直呼「活到老學到老,真是好典範」。
「在家閒閒沒事,也是讀書,不如到學校來」,趙慕鶴戴著鴉舌帽、拄著杖,昨天在清華特助專車送人社院後,一個人搭電梯進教室,等老師上課。
趙慕鶴37歲從大陸逃難,40歲來台任職高雄師大,66歲退休後擔任志工,75歲當背包客旅歐,91歲高雄空大畢業,98歲再從南華大學哲學所碩士班畢業,好學不倦。
去年他為清大辦鳥蟲體書法義賣募得百萬元,捐清大「旭日獎學金」幫清寒學子,名列清華百人會員,校長賀陳弘鼓勵他考博士班,他說「怎考得上?」清大於是安排他先修。
就像他在南華讀哲學所一樣,他「不遲到、不早退、不缺課」,老師進來一定起立敬禮謝師。
蔡英俊說,趙慕鶴輕微中聽,他上課時會特別放大聲量,讓他能聽得清楚,「趙老」上課很專注、還會抄筆記,比一般學生認真。
「這麼老的學生,像一位智者在教室,壓力很大」,因為「他人生智慧超出我們很多」;學生說,剛開始見班上有名長者坐著,以為是教授,開課才知是同學,「他年齡大我四倍,還這麼認真,太令人佩服」。
至於趙慕鶴的養生之道,是不計較、不欠人錢、少生氣、簡單吃、不談戀愛;且跟周杰倫一樣,他「聽媽媽的話」。他說,簡單生活沒煩惱,面對問題勇於解決,過了就沒事。


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98%E6%AD%B2%E7%A2%A9%E5%A3%AB%E7%95%A2%E6%A5%AD-105%E6%AD%B2-%E4%BB%96%E8%A6%81%E5%BF%B5%E5%8D%9A%E5%A3%AB-232500545.html

夫子曰:活到老學到老,很棒的榜樣喔!

心測中心調查 12年國教首屆生壓力大

12年國教讓學生壓力不減反增?台師大心測中心連續5年針對國三學生進行抽樣調查,發現12年國教上路第一年的白老鼠學生,壓力反而增加,尤其是中段班的學生,壓力比前程度前段和後段更大,心測中心將研究在會考增加基本考題的可行性。(陳映竹報導)
台 師大心測中心連續5年抽樣調查全國1000到3000位國三生,運用考試壓力量表進行「生理焦慮反應」、「認知及行為反應」、「社會期待及社會比較知覺」 三大面向分析。發現基測免試名額逐年擴大後,102年學生考試壓力逐漸舒緩,103年升學制度改變,12年國教上路,學生對於會考計分、志願序扣分等許多 制度的陌生,平均壓力指數驟增為5年來最高,隔年制度調整後,壓力才稍減。
調查也發現,程度中段的考生壓力指數最高,心測中心副主任曾芬蘭分析,中段學生必須在公、私立、高中、職間選擇,擔心自己能力不足、升學不確定感較高,壓力較大。
至於後段學生力指數下降,心測中心將進一步研究,究竟是分數粗略化導致學生無感,還是制度調整,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態度。

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5%BF%83%E6%B8%AC%E4%B8%AD%E5%BF%83%E8%AA%BF%E6%9F%A5-12%E5%B9%B4%E5%9C%8B%E6%95%99%E9%A6%96%E5%B1%86%E7%94%9F%E5%A3%93%E5%8A%9B%E5%A4%A7-071725878.html

減少中段生壓力 教團盼入學制度穩定



        心測中心調查指出,中段學生壓力大於前段生。教團今天表示,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帶給中段生壓力,除了提供生涯輔導協助,入學制度也要穩定,才能減輕學生的壓力。
為瞭解教育制度變革下,國三學生的考試壓力變化,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於民國100年起,連續5年抽樣調查1503至3844位國三生,利用「中學生考試壓力量表」進行調查分析。
心測中心調查指出,103年由會考取代基測,考試計分和入學制度改變加上志願序扣分,導致學生平均壓力指數達近5年最高;進一步分析學業成就不同的學生,發現中段生壓力指數高於前段生,但後段學生壓力指數反而大幅下降。
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幹部、新北市國中教師林莉婷表示,前段學生成績不錯,通常表現較為持平,而中段學生會覺得自己的成績不上不下,加上對未來的不確定性,不知該念什麼學校,也不知該走技職還是高中,壓力反而更大。
林莉婷指出,學校從國一開始,就可透過心理測驗、性向測驗、生涯輔導等協助,幫助學生探索自我,減輕部分壓力,但有時壓力來自於家長或社會氛圍,如果大家把成績當成唯一考量,升學管道永遠取決於考試,壓力只會有增無減。
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立昇也指出,前段學生學術表現較好,不管怎麼考都能贏過很多人,而中段學生最為焦慮,制度變化太快、比序項目太多等,這些都是他們無法掌控且難以調適的壓力,因此升學制度一定要穩定、簡單、公平,不要變化太大、太複雜,也避免人為操作空間。
至於後段學生壓力反而下降,林莉婷推測,可能是因學生學業表現一直落後,久而久之就會放棄,反正就算不唸書,也有學校念,但這對國民素質來說是很大問題; 王立昇表示,現在提倡「減輕壓力,快樂學習」,卻反而使前後段學生落差越來越大,後段學生學力更落後,因此該減輕的是不能調適的壓力,正向的壓力還是有必 要。

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6%B8%9B%E5%B0%91%E4%B8%AD%E6%AE%B5%E7%94%9F%E5%A3%93%E5%8A%9B-%E6%95%99%E5%9C%98%E7%9B%BC%E5%85%A5%E5%AD%B8%E5%88%B6%E5%BA%A6%E7%A9%A9%E5%AE%9A-095026619.html


流感疫苗接種~



















2015年10月18日 星期日

養出油滋滋小孩 多數家長不以為然

日前一篇發表於《英國全科醫學期刊》(British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)的研究表示,家長與家中的長輩對於孩子是否超重的標準,可說是天地之差。根據統計,大多數的家長認為孩子的體重屬於正常範圍,但事實上,不少的孩子已有超重的跡象。
英國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(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)針對來自英國五個地區的兒童參與測量計畫(NCMP),共有3千個家庭參與研究。研究針對這些孩子的BMI指數分為三類,即正常體重、超重(超過第85百分位)、嚴重超重(即相當於美國的肥胖標準,超過第95百分位)。
研究發現,嚴重超重的孩子有369位,卻只有4個孩子的家長發現此問題,而當研究者進一步分析發現,當一個BMI指數高達98百分位的孩子(即體重超過全英百分之98的孩子),卻有8成的家長認為這樣的體重是正常的。當體重到了99.7百分位時,家長才會認為這樣的孩子僅是「過胖」,而不是嚴重過胖!
專家認為,家長對於孩子的體重較為「寬容」,可能對於自己的體重也有此現象,因此不少家庭成長都有「全家肥胖」的跡象。且有不少家長認為,孩子過瘦有「可憐」的形象,而若孩子要求吃垃圾食物,家長不忍心拒絕,專家認為,「這是縱容孩子肥胖的行為」。
而且,兒童時期就有超重問題,到了成年後,罹患心臟病、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機率都大增之外,對於日後社交與學業成績都有負面影響。專家認為,肥胖不應由家長主觀認定,應藉由專業數據來判斷,如BMI,只要BMI一超標,家長就應有所警覺,適時地控制孩子的體重,才是維持健康的根本。
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養出油滋滋小孩-多數家長不以為然-033900543.html

外掃區打掃實況